每次走過酒鋪,網上購物,琳瑯滿目。
心癢癢,這個Cabernet Sauvignon是剛拿了高分,那支Champagne又應節,那邊廂的限定版威士忌,還想試試自然酒?三心兩意,心中糾結。
如果不是自私飲,那目的最重要:

生意交流 –
了解客人最重要。做生意嘛。
客人是label drinker? 還是對酒有要求?要市面上買少見少的?或是鐘情於某一地區?
背景搜查是必要的。有時我會選擇到酒鋪逛一下,給店員描述一下要求,讓店員挑選價格合適,包裝得體的酒送禮。現在亦很多網上酒鋪的虛擬酒架上陳列立體精美包裝任君挑選,亦有24小時全天侯AI服務員為你解答選購疑難。

湊合湊合 –
場合 – 盛宴高級餐廳還是chill-out野餐?
高級餐廳大都要開瓶費,如果是酒店的話還會有駐場侍酒師。那倒不如在餐廳酒MENU內選,沒有甚麼比起侍酒師更清楚地嘗試過每道菜色而選用最合適的酒,提升餐飲層次了。
野餐中午陽光普照,白酒如Chenin Blanc、Anjou的玫瑰酒還是微涼Juicy的BEAUJOLAIS都很可口,在日光浴下配一點三文治、肉丸豈不快活。
節日 –
新年要家庭聚會,跟年糕、蘿蔔糕,芋蝦配飲紅白酒,講求的卻是糕的吃法: 蒸糕可配較為中性的白酒如Pinot Gris 或少許帶甜的 Riesling ( 雷司令),煎糕炸芋蝦可選厚身的白酒或單寧度高的紅酒中和油膩感。
有些會吃大堆頭盤菜。由於每層都用蠔油、醬油等獻汁做底,我便會選一些較為可口又中性酸度的紅酒如梅洛Merlot或中菜的至尊寶Pinot Noir皆可。
聖誕節一定要Pop一下,是Prosecco、Cava 、Champagne 抑或Sparkling Shiraz都可選。若是火雞、燒牛肉或是烤羊膝,那選取Temperanillo,Syrah,Nebbiolo亦時有驚喜。

配食 –
Omakase、廣東菜、意大利Pizza、BBQ燒烤或5道菜餐應帶哪支酒才合適?
由於食物品種萬千,烹調技術日新月異,這門學問是我畢生花心血想解答的提問。我會開一個區域 #配食的篇章再自我修練一下。

酒友交流 – 根據題目選酒。
建議酒友交流,可舉行一些有組織的選擇,如:
垂直試飲 – 能充分了解氣候,種植,轉了winemaker對於同一塊田葡萄處理的分別
橫向試飲 – 同一年份,同一地區),比較landscape,釀造的分野。最重要是喝出該年份和地區的特色。
單一葡萄 – 同一種葡萄因應地泥土氣候釀造熟成的不同,反映出不一樣的風格,是一個非常有趣又不是太學術的學習,能迅速分辨個人口味好方法。
盲瓶試飲 – 個人最喜愛但又最伏的活動,可取得分制如猜中國家(1分)、地區(1分)、葡萄(1分)、年份(1分)、品牌(5分)。你會發現自己嗅覺跟味覺的記憶庫要持續更新,對以往一些酒的固有印象也要改觀。
配食比賽 – 不要以為廉價的酒應不屑一顧,其實每年有過百萬支酒推出,從中尋寶也是樂趣,誰說一定是啤酒配花生,紅酒配芝士?
要儲一個嗅覺、味覺,味道的database. 有組織的喝才是皇道。
